技术服务
询价与订购
靶向多肽文库构建服务
泰克生物基于经验丰富的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向全球客户提供靶向肽发现服务。与我们熟知的重组M13噬菌体展示技术不同,泰克生物提供的M13多肽表面展示技术是通过改造野生型M13噬菌体,将随机多肽序列通过基因编辑工程,插入到野生型M13噬菌体的P3蛋白N端,从而使随机多肽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展示到野生型M13噬菌体的表面,后续通过简单的蓝白斑筛选体系进行靶向肽的筛选。
泰克生物在多肽文库构建方面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心得,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克生物建立了完善的多肽文库构建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依赖M13辅助噬菌体的M13噬菌体展示体系、M13 KE噬菌体展示体系、T7噬菌体展示体系等),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包括但不限于线性多肽文库(包括但不限于6肽库、7肽库、12肽库、15肽库)和环多肽文库(环6肽库、环7肽库、环10肽库等)等各种类型的多肽文库构建服务。
多肽文库构建服务是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文库构建服务,是指用通过Trimer Codon技术、NNK技术或Error-prone PCR技术等基因突变方法合成符合客户需求的基因库,然后构建至合适的噬菌体载体并转化至相应的宿主菌进行包装和扩增而获得的噬菌体文库。泰克生物建立的M13噬菌体多肽文库库容可达10^12,滴度可达10^16个噬菌体展示多肽颗粒/ml,T7噬菌体多肽文库库容可达10^10,滴度可达10^13个噬菌体展示多肽颗粒/ml,足够支撑客户后续筛选到针对各类靶点且满足下游实验需求的靶向肽。泰克生物可提供包括从多肽基因库设计与合成、多肽文库构建到配套的多肽文库筛选、亲和力验证、体外细胞验证等一站式技术服务,客户只需要提供具体的项目需求,泰克生物的科学家会针对客户的项目需求设计最佳的文库构建方式和噬菌体体系,满足不同客户的项目需求。
█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靶向肽文库构建开发服务
泰克生物建立了两种M13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体系,一是需要M13辅助噬菌体的M13噬菌体展示体系,即将合成的多肽基因库构建至pEMCS载体,通过转化、扩增、噬菌体包装(文库救援)等完成文库构建。二是M13野生型噬菌体展示体系,即将设计合成的多肽基因库编辑至M13噬菌体基因组,通过转化、扩增和蓝白斑筛选即可获得靶向肽阳性克隆。M13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蓝白班M13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构建流程
█ 靶向肽噬菌体文库构建服务内容和周期
分类 | 服务内容 | 周期 |
多肽/环多肽基因突变库构建 | (1) Trimer codon技术/NNK技术/Error-prone PCR技术进行基因库合成 (2) 交付:基因库合成质量报告,3ug基因库 | 5-7周 |
M13噬菌体多肽/环多肽文库构建 | 蓝白班M13噬菌体展示体系: (1) 噬菌体载体构建与转化 (2) QC鉴定:单克隆测序+ NGS测序 (3) 交付:构建好的带有目标环多肽/线性多肽的噬菌体文库,实验报告 重组M13辅助噬菌体的展示体系: (1) 噬菌体载体构建与转化 (2) 文库救援; (3) QC鉴定:单克隆测序+ NGS测序 (4) 交付:构建好的带有目标环多肽/线性多肽的噬菌体文库,实验报告 | 3-6周 |
█ 靶向肽发现技术平台服务优势
多种类型肽库定制:线性肽库构建 和环多肽库构建 | 基因文库质量高:芯片法和Trimer Codon合成 | 展示体系可选:M13噬菌体体系(野 生型M13体系、重组噬菌体体系)、 T7噬菌体体系 | 一对一个性化方案定制,满足各类客 户的科研项目需求 |
答:靶向多肽文库构建服务是通过合成包含大量多肽序列的文库,筛选出与特定靶标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多肽分子。该服务通常应用于抗体开发、靶向治疗、疫苗研究、疾病标志物发现等领域。在抗体开发中,靶向多肽文库用于筛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多肽,以支持抗体药物的发现;在靶向治疗领域,多肽可以用作药物递送系统,将治疗性分子精准传递到靶细胞;在疫苗研究中,多肽则可以作为抗原,帮助识别潜在的免疫靶标。
答:靶向多肽文库的构建依赖于高通量的多肽合成技术,通常采用固相合成法或液相合成法。在固相合成法中,利用化学反应逐步合成多肽链,将氨基酸残基逐一添加到固相载体上。而液相合成则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现多肽的合成。文库的构建还包括随机化过程,即通过改变合成的氨基酸序列,生成多样性的多肽库,确保涵盖广泛的结构特征。在文库构建过程中,通常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或酵母展示技术对合成的多肽进行表达和筛选,以找出与特定靶标结合的高亲和力多肽。
答:选择靶标是靶向多肽文库构建和筛选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靶标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表面暴露的区域以及生物学功能。常见的靶标包括肿瘤相关抗原、细菌毒素、病毒表面蛋白等。在选择靶标时,首先要确保其具有特异性,能够区分目标细胞与正常细胞;其次,靶标应具备足够的表面暴露面积,便于多肽与其结合。还要考虑靶标的可溶性和稳定性,这有助于后续的筛选过程中的高效结合和表达。通过选择合适的靶标,能够提高筛选出高亲和力、多功能的靶向多肽的成功率。
答:要保证靶向多肽文库的高亲和力和特异性,首先在文库构建阶段,合成多肽时会引入大量的氨基酸变化,确保文库的多样性。筛选过程中,采用反向洗脱等技术,提高筛选的特异性,从而确保筛选出的多肽能与靶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针对非特异性结合的问题,可以在筛选过程中引入洗脱步骤,去除与非靶标物质结合的多肽,确保文库的纯度。此外,筛选后,还需要对多肽进行亲和力测定,以确保其与靶标的结合常数(Kd)足够低,从而获得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靶向多肽。
答:筛选出的靶向多肽的功能和效果评估通常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实验进行。首先,通过ELISA、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方法,检测多肽与靶标的结合亲和力。其次,通过细胞实验来评估多肽的生物活性,例如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多肽是否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靶细胞或细胞表面标志物。还可以通过动物模型评估多肽的体内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全面评估靶向多肽的效果和潜在应用。
体验泰克生物-酵母展示服务专家的可靠服务,请订阅:
©2025泰克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津ICP备2021009144号-1津公网安备12011402001524号